筛选结果 共找出43

某单位拟在一山坡上开挖地基新建一住宅小区,范围内现有房屋、陡坎、小路、果园、河沟、水塘等。某测绘单位承接了该工程开挖土石方量的测算任务,外业测量设备使用一套角精度为2″的全站仪,数据处理及土石方计算采用商用软件。(1)距山脚约500m处有一个等级水准点。在山坡上布设了一条闭合导线,精度要求为1/2000。其中,导线测量的水平角观测结果见下表。(2)在山坡上确定了建设开挖的范围,并测定了各个拐点的平面坐标(x.y).要求开挖后的地基为水平面(高程为h),周围坡面垂直于地基。(3)采集山坡上地形特征点和碎部点的位置及高程。为保证土石方量计算精度,采集各种地形特征点和碎部点,碎部点的采集间距小于20m。(4)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一系列的处理,然后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出土石方量,最终经质检无误后上交成果。【问题】1.列式计算本项目中导线测量的方位角闭合差。2.本项目中哪些位置的地形特征点必须采集?3.简述采用方格网法计算开挖土石方量的步骤。4.简述影响本项目土石方量测算精度的因素。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在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