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例题1:梯级开发引水式电站项目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规划径流式7梯级开发电站中的第三级。该河流有国家级保护鱼类,其中有鲑科鱼类两种;河流两岸森林较为茂密,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二级保护鸟类。工程土石方量1000万m3,需移民3000人,拟建设为引水式电站,大坝高130m,长3000m,坝址下游有农田10万亩,工厂3处。施工高峰时约4000人。【问题】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1.生态环境现状应调查哪些内容?应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答:(1)重点调查内容。

①森林调查:要阐明植被类型、组成、结构、特点,生物多样性等;评价生物损失量、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

②陆生和水生动物:种群、分布、数量;评价生物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点保护物种。要阐明是否有鱼类“三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分布。特别要明确区内是否有国家和地方保护、珍稀濒危特有笪类的分布,如有需阐明其生态习性、繁殖特性等。

③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④水体流失情况调查:侵蚀模数、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⑤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由于项目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敏感区域,

故要阐明敏感区域与工程的区位关系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内保护动植物数量、名录、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等。

(2)主要调查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当地有关部门的各类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航拍资料)、现场踏勘法(实际观察与样方调查)、遥感及GPS技术应用、访问专家及当地群众等。

遥感技术应用需专业人员结合现场调查进行,主要是制作遥感图件,并解译出相关信息。

2.大坝建设对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有何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水利水电建设项目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评价中必须对河流生态结构与功能有充分的调查和认识,大坝建设导致的淹没、阻隔、径流变化是对河流生态系统最大的干扰,评价中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中提供的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重点评价大坝建设对河流廊道的生态功能的影响,并要考虑河流的连续性的生态功能。

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项目水生生态影响要分析水文情势变化造成的生境变化,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高等水生植物的影响,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以及珍稀濒危特有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对“三场”分布、洄游通道(包括虾、蟹)、重要经济鱼类及渔业资源等的影响。

答:(1)影响。

①大坝修建后,下游的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无法洄游至上游,位于库区的产卵场将不复存在,河流梯级开发后其产卵场亦将全部消失,由此会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繁殖。

②大坝修建后,一些适应于激流环境并且以摄食底栖生物为主的特有鱼类,因其适宜的生境已完全消失而在水库中绝迹。它们是无法通过水库上下交流的,因而大坝建设直接影响半洄游性鱼类、洄游性鱼类的生长。

(2)措施。

一种是采取工程措施,建鱼梯、鱼道,让洄游鱼类正常返回栖息和繁殖地;另一种是对洄游鱼类进行人工繁殖。同时,应设定水电站大坝的下泄基流量。

3.大坝建设对下游河道、农灌及工业用水有何影响?

引水式电站环境对于河道生态影响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大坝建设会造成下游河道的减水或脱水。对于此类电站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必须深入进行评价,特别是本案例项目属于梯级开发引水电站,一定程度上会使天然河流流量减少,乃至河道断流,最终导致生态功能完全丧失。

答:(1)对下游工、农业取水的影响。如果取水口处于减脱水段,则会导致农灌、工业用水量的不足,可用水量减少甚至缺失,严重影响下游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2)减(脱)水灌溉对农业生产产量的影响。冷水灌溉对生长期及产量有影响。

(3)对下游湿地的影响。减水(脱水)的河道流量大大减少,下游湿地可能因此而消失。

(4)对洄游性鱼类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洄游鱼类无法洄游到大坝上游,影响其索饵或繁殖。

(5)清水下泄改变河道原来的水文情势,对下游河岸产生冲蚀影响。

4.移民安置影响评价应评价哪些内容?

答:一般评价对移民生活、就业和经济状况的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1)对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的影响:应考虑搬迁初期、搬迁后期;预测移民环境容量和移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及环境状况,并从生态保护角度分析移民环境容量的合理性。

(2)对水环境的影响:应预测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移民后开发、工程建设和农田开垦,将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

(4)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移民从水电站库区迁移到异地,对当地的风俗、社会习惯产生影响。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移民搬迁把原来的流行传染疾病一并转移,对当地人群健康产生影响。

5.对评价区国家保护植物种采取什么保护措施?

答:(1)对施工人员进行野生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

(2)建立生态破坏惩罚制度,禁止野外用火。

(3)征求文物、林业等部门的意见,对名木采取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及挂牌保存。

多做几道

案例1 新建1.4×105 t/a腈纶项目【素材】某拟建腈纶厂位于A市城区东南与建城区相距5 km的规划工业园区内,采用DMAC(二甲基乙酰胺)湿纺二步法工艺生产1.4×105t/a差别化腈纶。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原液制备车间、纺丝车间、溶剂制各和回收车间、原料罐区、污水处理站、危险品库、成品库等。原液制备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详见图1。生产原料为丙烯腈、醋酸乙烯,助剂和催化剂有过亚硫酸氢钠、硫酸铵和硫酸,以溶剂制备和回收车间生产的DMAC溶液为溶剂(DMAC溶液中含二甲胺和醋酸),经聚合、汽提、水洗过滤、混合溶解和压滤等工段制取成品原液。废水W1送污水处理站处理,废气G1经净化处理后由15 m高排气筒排放,压滤工段产生的含滤渣的废滤布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原料罐区占地8 000m2,内设2个5 000m3丙烯腈储罐、2个600 m3醋酸乙烯储罐和2个60 m3二甲胺储罐。单个丙烯腈储罐呼吸过程中排放丙烯腈0.1 kg/h。拟将2个丙烯腈储罐排放的丙烯腈废气全部收集后用管道输送至废气处理装置处理,采用碱洗+吸附净化工艺,设计丙烯腈去除率为99%,处理后的废气由1根20m高排气筒排放,排风量200 m3/h。污水处理站服务于本企业及近期入园企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在R河左岸岸边排放。R河水环境功能为Ⅲ类,枯水期平均流量为272 m3/s,河流断面呈矩形,河宽260m,水深2.3m。在拟设排放口上游4km、河道右岸有A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口,下游10 km处为A市水质控制断面(T断面)。经调查,R河A市河段的混合过程段长13 km。环境影响评价机构选用一维模式进行水质预测评价,预测表明T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低于标准限值。评价结论为项目建成后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问题】1.分别指出图1中废水W1、废气G1中的特征污染物。2.原液制备车间固体废物处理方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3.计算原料罐区废气处理装置排气筒的丙烯腈排放浓度。4.T断面水质满足地表水功能要求的评价结论是否正确?列举理由。

案例2新建生猪屠宰项目【素材】B企业拟在A市郊区原A市卷烟厂厂址处(现该厂已经关闭)新建屠宰量为120万头猪/a的项目(仅屠宰,无肉类加工),该厂址紧临长江干流,A市现有正在营运的日处理规模为3万t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距离B企业1.5 km。污水处理厂尾水最终排入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在A市段水体功能为II类)。距B企业、沿长江下游7 km处为A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程建设后工程内容包括:新建4 t/h的锅炉房、6000m2待宰车间、5 000 m2分割车间、1 000 m2氨机房、4 000 m2冷藏库。配套工程有供电工程、供汽工程、给排水工程、制冷工程、废水收集工程及焚烧炉工程等。工程建成后所需的原材料有:生猪(生猪进厂前全部经过安全检疫)、液氨、包装纸箱、包装用塑料薄膜。项目废水经调节池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牲畜粪尿经收集后外运到指定地方堆肥处置。A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A市地势较高,海拔为789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厂址以西100m处有居民260人,东南方向80m处有居民120人。【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应从哪些方面论证该项目废水送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可行性?2.B企业拟在长江干流处新建一个污水排放口,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如果不可行,拟建项目的污水如何处理?3.该项目竣工大气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如何布点?4.针对该工程的堆肥处置场应关注哪些主要的环保问题?5.该建设项目的评价重点是什么?

案例3新建纺织印染项目【素材】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l07 m/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I 600 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 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 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l。现拟定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方案1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1。方案2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的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 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侧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 dB (A),夜间56.0dB (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的噪声贡献值为54.1dB (A)。(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 dB (A),夜间55 dB (A))【问题】1.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的CODCr限值为500mg/L,方案1的CODCr,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2.按方案1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3.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4.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5.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例题:新建7 0万t/a林纸一体化项目【素材】红星造纸公司拟在位于大洪河流域的A市近郊工业园内新建生产规模为70万t/a的化学制浆工程,在距公司20 km、大洪河流域附近建设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项目组成包括:原料林基地、主体工程(制浆和造纸)、辅助工程(碱回收系统、热电站、化学品制备、空压站、机修、白水回收、堆场及仓库)、公用工程(给水站、污水处理站、配电站、消防站、场内外运输、油库、办公楼及职工生活区)。红星公司年工作时间为340天,三班四运转制,其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厂址东南方向为大洪河,其纳污段水体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及一般景观用水。大洪河自东向西流经A市市区..该地区内雨水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987.6 mm,最大年降雨量为3 125.7 mm,大洪河多年平均流量为63m3/S,河宽为30~40 m,平均水深为7.3 mo大洪河在公司排污口下游3 km处有一个饮用水源取水口,下游9km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下游约18 km处该水体汇入另一较大河流。初步工程分析表明,该项目废水排放量为2230 m3/d。【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原科林基地建设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3.该70万t/a化学制浆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因子有哪些?4.请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并说明理由,同时制定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方案。

案例4年产2.5万张牛皮革新建项目【素材】A皮革公司在B市某工业园有一个年加工皮革2 5万张(折牛皮标张)的制革生产装置。几年后在C市新建一个制革厂,生产规模为年加工皮革11.5万张(折牛皮标张)。拟建项目占地面积551 300 m2,总投资为7 800万元。主体工程包括鞣制车间、整饰车间、冲洗车间;配套建设的有职工宿舍、厂区污水处理站。A皮革公司拟将污水经处理后农灌。制革生产一般包括准备工段、鞣制工段和整饰工段,其工艺流程如下:工艺介绍:准备工段。指原料皮从浸水到浸酸之前的工序操作,其作用在于除去制革加工不需要的各种物质,使原料恢复到鲜皮状态,除去表皮层、皮下组织层、毛鞘、纤维间质等物质,适度松散真皮层胶原纤维,使裸皮处于适合鞣制状态。鞣制工段。包括鞣制和鞣后湿处理两部分。铬鞣工艺一般指鞣制到加油之前的工序操作,它是将裸皮变成革的过程,铬初鞣后的湿铬鞣革称为湿革,需进行湿处理以增强革的粒面紧实性,提高柔软性、丰满性和弹性,并染色赋予革特殊性能。整饰工段。包括皮革的整理和涂饰,属于皮革的干操作工段,指在皮革表面施涂一层天然或合成高分子薄膜的过程,常辅以磨、抛、压、摔等机械加工,以提高革的质量。【问题】请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该项目的主要污染因子是什么?2.该项目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3.如何对该项目进行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点位布设?4.该项目环评报告书应设置哪些评价专题?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